2016/03/14

齊來參拜導演奇斯洛夫斯基-逝世20週年

        又一個十年,記得第一次看奇氐的作品是在逝世十週年回顧,當時油麻地百老匯中心擠滿了奇氐的信徒參拜導演的作品,怕過了就沒機會再一睹那些被譽為經典的<十誡>、<兩生花>、<藍白紅三步曲>…




        其實奇氐的作品不時都會在不同的電影節、回顧展、專題討論找到他的蹤跡,不愁找不到電影看。若你不是追求電影大銀幕菲林版,市面上各大小影碟舖都可以找到,就在$99/3隻那邊,很好找,如果不想煩,可直接用終極絕招淘返屋企。




         奇斯洛夫斯基的電影耐看但不易看,你不會見到超人打怪獸、外星人攻佔地球、火災地震海嘯、亞A愛亞B不愛亞C愛亞A…相反,奇斯洛夫斯基的電影所說的故事大部分都是日常生活,簡單不過的事情,只有世事的無常,人生的巧合,在角色與平淡的劇情裡刻劃心靈的衝突與社會狀況。
就像<第五誡>的電影版,甚麼人才可殺人?




        故事大約說一位青年因為殺死一名死的士佬而被判刑,極力反對死刑的辨護律師雖然在庭陳述了反對死刑的最好辨詞,可惜亦徒勞無功,最後看著青年被送到行刑處,被法律合法取去性命。替青年辨護的律師對於「法律是對罪犯所作的懲罰」甚為質疑,而且認為死刑不但沒有阻嚇作用反而是將人性道德趕入死角。導演還刻意將死的士佬的死與青年的死交代得非常仔細,死的士佬死前向青年求情不要殺他,那時青年有一刻是不忍心將他殺死的,對比青年死前一刻反抗向牧師求請,除了律師外,在場沒有一人是對青年的死有任何惋惜。




        若你從未看過奇斯洛夫斯基的電影,我會推介奇氐電影入門級的<兩生花>,如果以<疤>作為前後期作品的界線,<兩生花>算是奇氐後期的作品,後期的作品沒有了政治滲入,偏重刻劃人生的總總契合,<兩生花>除了有奇氐的優點,而且作為正式第一套賣到海外的電影,故事在結尾還明確地點出電影的主旨,雖然有些許劃公仔劃出腸,減少了可想像的空間,不過仍無損他的可觀性。除了<兩生花>外,<藍>、<白>、<情誡>、<影迷>、<疾走天堂>(香水導演Tom Tykwer執導)算是較易入口的電影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